新聞資訊
24小時了解行(xing)業新資訊汽車零部件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那么,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創新能力如何?5月19日,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--《中國制造2025》,其中,基本方針指出要以創新驅動,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并針對創新能力設定了2020年和2025年制造業的主要指標。
不久前,通(tong)過(guo)對83家(jia)零(ling)部(bu)件(jian)上市公司2014年(nian)年(nian)報中研(yan)發支出的(de)數據分析得出,研(yan)發投入占營業(ye)(ye)收(shou)入比例超過(guo)5%的(de)企(qi)業(ye)(ye)數量達到了(le)17家(jia),83家(jia)企(qi)業(ye)(ye)累計(ji)研(yan)發投入為128.62億元,研(yan)發投入占當(dang)年(nian)營業(ye)(ye)收(shou)入比例的(de)平均值為3.88%,該平均值與2012年(nian)的(de)2.7%和2013年(nian)的(de)3.27%相比有較(jiao)大提升。
汽車零部件提前完成了2025方案設定的發展目標,把3.88%這個數值與中國制造2025設定的目標相比,我們驚喜地發現這個數值比2025年的1.68%還要高出許多。這對此,中國汽車協會顧問杜芳慈表示: “我國汽車零部件的整體創新能力在制造業中尚處于中下水平,說得嚴重些就是‘沒有創新能力’。雖然,近些年一些零部件企業在核心部件創新能力方面有進步,但與歐美日等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。” 其實,零部件上市公司僅是我國千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很少的一部分,并不能代表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整體創新水平。實際上,自主零部件企業創新能力如何大家心知肚明,而且從核心汽車零部件技術掌握程度和所占市場份額也可見一斑。
說起《中國制造2025》方案中另一個創新(xin)能力(li)的指標即有效(xiao)發(fa)明(ming)專利數(shu)。近(jin)年來,零部件企業在闡述企業創新(xin)能力(li)時,越(yue)來越(yue)多的把獲得專利數(shu)的多少作為(wei)直觀的“數(shu)值(zhi)表現形式(shi)”,好像專利越(yue)多,創新(xin)能力(li)就(jiu)越(yue)強。真是這(zhe)樣的嗎?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制動器委員會秘書長顧一帆說,我國的發明專利含有“水分”,不是很有價值,也不能表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。杜芳慈也認為,發明專利數量不能代表質量,零部件企業應該增加發明專利的“含金量”。
從83家(jia)零部(bu)(bu)件上(shang)市公司(si)(si)2014年(nian)年(nian)報中整理出的(de)8家(jia)零部(bu)(bu)件公司(si)(si)2014年(nian)獲得發明專(zhuan)利數據(ju)顯示,其(qi)與(yu)2025規劃的(de)目標差距還是比(bi)較大的(de)。看來,汽(qi)車零部(bu)(bu)件企(qi)業(ye)(ye)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行。 同時(shi)我們響應杜芳慈呼吁,真(zhen)正的(de)自主創(chuang)新(xin)(xin)才是競(jing)爭(zheng)力強的(de)表現。汽(qi)車零部(bu)(bu)件企(qi)業(ye)(ye)要摒(bing)棄模仿抄(chao)襲的(de)思想(xiang),要“耐得住寂寞”,認認真(zhen)真(zhen)、踏踏實實搞創(chuang)新(xin)(xin)。
電話
0769-85534285
0769-85535967
聯系人
137-1268-3542
微信
添加企業微信
加QQ